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

台灣快樂排名出色 但需警惕 2018年03月22日 中國時報 杜震華


透過嚴謹的計量迴歸分析,這份聯合國報告發現,影響快樂度最重要的6個因素為:人均所得(經購買力調整)、平均壽命、親友支持度、慷慨度、生命的選擇自由和對政府的信賴度(以政治貪腐度衡量)。由於這些因素並非研究者主觀選擇,而是由計量迴歸分析客觀得到...

各國經濟生產或所得長期間持續增加,但專家很早就發現,人們的「幸福感」並未隨著經濟成長或所得增加而提高,原因是社會隨著經濟發展而改變生活方式,這些生活變化帶來許多負面發展,抵消了所得成長帶來的快樂或幸福。因此,政府的終極任務,應該是要提升國民的幸福感,而不是經濟成長,也就是說,經濟成長是人民幸福的「必要條件」,沒有較高的所得很難幸福快樂,但並不是「充分條件」,也就是有了更多的錢不一定會更快樂。
因此,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都已經將「幸福指數」列為年度重要調查,作為政府施政的重要參考。某些國際或商業機構,包括蓋洛普民調等,也用各種方法來進行調查或評估,對世界各國的快樂度進行排名,逐漸引發世人重視。而台灣部分媒體,也對台灣「幸福指數」進行調查或推估,獲得各縣市政府重視。
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從2012年開始,每年公布「世界快樂報告」排名,日前公布的2018年排名,受到台灣媒體廣泛報導,因台灣名列其中且排名頗佳(26名);但部分網民對此感到懷疑:為何藍綠對抗下的「悶經濟」,可以表現如此出色?
事實上,這份研究是由約翰.哈利維爾(John Helliwell)、理查.萊雅德(Richard Layard)與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Sachs3位著名經濟學家合作的產物。
哈利維爾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退休教授,曾任哈佛大學講座教授,致力於國家幸福研究多年。萊雅德是倫敦政經學院教授,曾為英國布萊爾首相顧問,同是這個領域的頂尖專家,也是台灣2006年出版的《快樂經濟學》作者。薩克斯更是以3年時間、28歲年紀,就在哈佛大學由助理教授連升兩級成為正教授的傳奇人物,在哥倫比亞大學創設了「地球研究所」並擔任主任,也是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機構的顧問。3位學界佼佼者負責主持的這項研究,當然值得吾人重視。
該研究引用蓋洛普民調資料,以連續3年的「主觀幸福滿意度」平均來排列各國(或經濟體)的快樂程度,日前公布的2018年排名,是以201520173年平均來排名全球156國的結果。排名居前的都是先進國家,特別是北歐、西歐和北美各國,以及紐、澳。台灣在東亞領先各國,且較前1年進步了7名,得到媒體重視報導,但卻無人深究其中的原因。
其實,快樂度和台灣相近的國家頗多,而台灣去年(2017)「快樂度」比起前年是「退步」的,只是一些國家在3年平均下,前面退出排名年度的好表現無法彌補去年進入平均的較差表現,而讓排名退後了,例如新加坡就由26名退到34名,泰國也由32名退為46名。所以,台灣需要的是警惕而不是雀躍。
透過嚴謹的計量迴歸分析,這份聯合國報告發現,影響快樂度最重要的6個因素為:人均所得(經購買力調整)、平均壽命、親友支持度、慷慨度、生命的選擇自由和對政府的信賴度(以政治貪腐度衡量)。由於這些因素並非研究者主觀選擇,而是由計量迴歸分析客觀得到,能最好解釋快樂度高低的答案,因此值得我們重視。
它們和過往的關注最大的差異,在於發現除了所得高低以外,快樂度和一個社會中,相互關心扶持的社群支持網絡(包括親友支持度和慷慨度)有很大的關係,而人生選擇的自由度(如婚姻、職業)也反映了社會對個人的尊重,也是決定快樂的重要因子。以上3項因子是和傳統關注相當不同的發現。這些發現,可以解釋為何拉丁美洲一些發展程度不是特別高的國家,如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巴拿馬、智利等國的排名都相當不錯,甚至超越台灣。
如果政府存在的目的是在增進國人的幸福感,那麼政府就該細細咀嚼,讓它成為施政的指引。(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全球商務系副教授)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