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周行一/承諾與領導 聯合報 2017-04-12

政治領導人的承諾經常是延續性的,不能因政府或人事的更迭而隨意改變,這種政策的一致性,是國民信任政府的基礎,也是社會中不同團體間的互信基礎。例如在軍公教年金制度調整的議題上,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團體會為了自己的利益,鼓勵政府放棄對別的團體的承諾......

電影「勇士們」(二○○二年)中,摩爾中校(梅爾吉普遜主演)在直升機騎兵出發去越南作戰前對部隊演說:「我在你們及神前發誓,上戰場時,我會第一個踏上土地,最後一位離開,我不會遺留任何一位同袍在背後,不論死活,我們都會一起回來,請神助我達成誓言!」
人不僅對部屬承諾,也對家人承諾,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二○○六年)中,窮途潦倒的父親克里斯(威爾史密斯主演)對兒子克里斯多福說:「相信我,我一定會找到一份好工作。」「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不能做什麼!」「你想要什麼,就去爭取,就是這樣!」為了說服兒子努力追求夢想,父親必須努力達成諾言。
摩爾中校的部隊因為相信他而奮勇作戰,他兌現了誓言,第一個從直升機上跳入槍林彈雨中,堅持把每一具屍體搬走後才離開戰場,展現了領導人的最重要特質:實踐承諾;父親克里斯經過掙扎、痛苦,努力堅持,絕不放棄找到了工作,成為兒子的典範。父親通常是子女的領導,為人父母者怎能不慎重看待諾言呢?觀眾看電影時都被這些場景感動,更何況這部改編成電影的真實故事中的士兵與兒子呢?
人的一生是承諾堆積出來的,對別人承諾(他諾),也承諾自己(己諾),當承諾兌現時,人生就好一些。己諾實現的必要條件是兌現他諾,這在群體社會中是常態,我們不承諾跟別人一起努力,別人也不會對我們有所承諾,當我們背棄承諾時,別人可能會加倍奉還,團體必定失敗,因此,領導人比別人做更大的承諾,而且努力兌現,是維繫團體的凝聚力的重要支柱。
二○一○年智利發生礦災,卅三位礦工深陷七百公尺地下的礦坑,專家估計只有一%的機會救援可能成功,剛當選的智利總統皮迺拉飛到礦區宣布政府將接手救援工作,承諾無論死活受困礦工都會被帶回家,接下來就吸引了無數的各種專家與資源參與救援,因為他們相信總統的承諾,六十九天之後卅三位礦工全部被救出,這項救援工作算是奇蹟,因為受難礦工只有足夠十人撐兩天的食物及四十天的水。
政治領導人的承諾經常是延續性的,不能因政府或人事的更迭而隨意改變,這種政策的一致性,是國民信任政府的基礎,也是社會中不同團體間的互信基礎。例如在軍公教年金制度調整的議題上,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團體會為了自己的利益,鼓勵政府放棄對別的團體的承諾,這種行為只會導致受害團體如法泡製,會嚴重摧毀民眾間的互信基礎,領導人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堅定宣示努力實踐承諾的決心,不應一廂情願認為當軍公教團體因政府違背承諾受損害之後,社會互信合作的狀態能夠持續。

當卅三位智利礦工受困時,幸好工頭厄蘇迅速領導大家了解困境,共同承諾一起面對問題,合作產生處理方法,並堅持到底,最後大家ㄧ起獲救。台灣各種政治領導人應當汲取智利解決礦災危機的經驗,以積極履行軍公教年金承諾的態度,處理這個複雜的問題(請參閱本人三月初「為公教人員退休金議題說幾句話」一文)。我國正面臨許多挑戰,亟需全體國民互信合作,當領導人展現實踐承諾的決心時,軍公教人員必將以互信回報。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