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廖玉蕙/雨中的飯局 聯合報 2016-01-26

從臉書的對話框中見識藝文界朋友熱烈響應的熱情;在現場看到街友們魚貫進入,秩序井然的排隊取菜,在座位上大快朵頤,興奮高歌,拘謹領取紅包及伴手禮……

一二三自由日,全台陷入狂追皚皚白雪的歡樂中,打開電視、翻開報紙,有人登上阿里山,有人前進清境農場,有人趨車前往陽明山,臉書上更是一片雪花紛飛。媒體記者穿著雪衣、用著高亢的聲音對著上山的群眾問:「現在,你的心情如何﹖」「開心」、「期待」幾乎是共同的答案。
全台難得一見的飄雪,大舉攻占媒體版面,卻讓一則讓人眼眶發紅、打從心底暖和的訊息屈居版面不起眼的角落。很多人都不知道由芒草心慈善協會、人生百味、五六運動、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及藝文界人士發起的「123無家者人權尾牙音樂會」,其實也恰好就在這個日子舉行。
那日,接近黃昏時刻,下著毛毛細雨,台北火車站南二門廣場臨時搭建的棚架下,有大批無家可歸的街友應邀陸續湧入,參與尾牙音樂會。不到八度的低溫下,車站前遮雨棚的棚簷,積水像水晶簾幕般落個不停,食物原本提前從四面八方運送進市中心,不意卻在蜂擁賞雪的車陣中動彈不得,險些誤了開飯時間。
交通堵塞,讓有賞雪餘裕的風雅和居住無著的求生者在雨中正面相照,這情節讓我不期然想起一齣京劇《鎖麟囊》,也是個雨中送炭的故事。富家女薛湘靈出嫁,途中遇雨,花轎暫避春秋亭,巧遇另一花轎內的貧女趙守貞。守貞感嘆貧富懸殊,世態炎涼,因而啼哭。湘靈憐惜,從嫁資中取出內有珠寶的鎖麟囊相贈,雨止,兩人別去。時移世易,其後,湘靈落難,端賴用鎖麟囊資助丈夫求取功名而貴居知府夫人的守貞解危。搬演的是善良的有錢小姐,慷慨解囊而得報恩的故事。報恩的說法不免落入八股,但所揭示的人生無常、階級流動的概念,古今一同;雨中貧富相互扶持的溫暖在戲台上不知感動過多少人心。
台灣社會最重人情,一如薛湘靈者,其實無數。但寒風細雨中,由民間號召,各界(尤其是藝文界)相挺的浩大送暖工程並不多見。有人親自作羹湯;有人辛苦籌畫或擔任志工;有人贊助後續街友租屋自立、重返社會就業的經費……總計邀請三百餘位無家者踽行穿越街道,在年終歲暮的自由日齊集,享用大夥兒合力遞送的「家」的感覺,堪稱城市最溫馨的盛舉。
這個活動的舉辦已是第二回,今年,我躬逢其盛。從臉書的對話框中見識藝文界朋友熱烈響應的熱情;在現場看到街友們魚貫進入,秩序井然的排隊取菜,在座位上大快朵頤,興奮高歌,拘謹領取紅包及伴手禮……服裝儀容似乎都經過講究,態度也都彬彬有禮。我側身打菜行列,既興奮又感動,真的差點兒流下眼淚。
無家者不僅是社會救助的議題,更是人權與居住的議題。他們背離親緣、失去社會支持系統聯繫,有的沒有戶籍、身分證遺失補辦困難因之沒有選票,是弱勢中的弱勢。他們之所以淪為街友,不能以「懶惰」或喜愛無拘無束的自由來以偏概全,其深層因素有待深入研究;但無論如何,居住是基本生存權,政策上,政府應該提供足量的居住、庇護設施,社會住宅分配應以無家者優先;尤其需將協助無家者就業以脫離流浪生活列入當務之急。執行面上,遇到寒流來襲,應為街友提供免費旅館,暫時清洗、避寒。最為人詬病的是使用潑水、驅趕、隔離等暴力手段對付無家者或任意丟棄其家當。
一頓飯是熱鬧一時,生活安定才是一生。我們多麼期待這頓雨中的飯局,在舉國一片「瘋」雪中,能引發各界另眼關注,讓無家者有朝一日能在社會長期的關愛和協助下脫貧自立。(作者為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