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黃春明 在廣興 徐惠隆 中國時報2015年10月15、16日

果真過沒多久,由縣政府縣長室寄來一封信,內容是陳進東縣長親自寫的:我是全宜蘭縣民的公僕,要為老百姓服務的,黃春明老師講的是對的,我是大家選出來為大家服務的公僕,不是大官。

民國74年,劉春城寫《愛土地的人──黃春明前傳》,三百頁的篇幅,只有第15頁第二行寫到「在宜蘭當過三年國小教師」,通篇再也沒有提起那三年的點點滴滴,而在各種學術討論和研究也都忽略了那三年的生活,當然以黃春明的文學和社會資歷,那廣興國小服務的三年是生命中的一個流程,是他生命中的一個小漣漪,不過早期孕育的寫作內涵和實際生活中的現實的衝突,他有了新的省思。問他為何不在教育界發展,只有一個答案,那時候的國小老師生活點滴,就在宜蘭紅磚屋的對談中,本文作者以廣興國小畢業生,曾經在學校大聲喊他「黃哥哥」,曾經是他學生的身分寫了這篇,平實中有著當年的歷史現場重現。

1生活教室
民國47年,從屏東師範學校畢業的黃春明,開始他一生當中站上講台,教導學生。本來他自願選擇花東一帶的偏遠地區國小任教,陰錯陽差的,他分發到冬山鄉廣興國民小學來。談到這一段,黃老師說他之所以要選花東山地學校任教,主要原因是一種逃避,他不願分發到羅東、宜蘭來,讓許多家長知道自己孩子的老師是他──一個在師範學校遭轉學、退學的學生──而產生轉班甚至轉學的問題。其實,黃老師深受一位俄羅斯女老師的影響,這位女老師長得不怎麼樣,她的父親說妳將來無法用妳的外表賺錢,最好當老師來服務社會。果然她選擇擔任教育工作,而且自願到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中,她教導出很多俄國革命家,對國家民族社會貢獻很大。黃老師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被那位俄國女老師所感動而選擇鄉下偏遠學校教書。
廣興國小位於冬山鄉廣興村,是一個鄉下偏遠學校,離學校沒多遠就是「廣興大學」(墓仔埔──冬山鄉第四公墓),學生來自附近的村落,包括廣興、廣安、柯林、得安、鹿埔、大進等地。黃春明從師範學校畢業,隨之帶來的叛逆思想和作為擴散在教學空間裡。
撕毀生活公約是第一件事。民國四十年代的台灣社會瀰漫著反共抗俄、殺朱拔毛的政治口號,學校張貼的生活公約明白寫著對學生生活行為的種種限制,其中不乏不合情合理之處,對黃老師以自由民主為教學方向的態度深有牴觸,譬如學生不能在學校講方言等,黃老師所創作的小說人物中哪個不講台灣話的?所以看到如此生活公約,他就伸手把它給撕了,恰巧督學方坤邕到校巡視,見到生活公約欄空白著,提出糾正,林茂桂校長急忙說這是汰舊換新,新的生活公約還沒張貼。
不在教室上課也是黃老師當時的創舉。上數學課,談到貨幣、母金利息的換算計算問題,黃老師帶著一群小蘿蔔頭到羅東各家銀行看看櫃台交易工作情形,走一小時的石子路,黃老師帶著他們去銀行看看,雖然學生身上沒有錢可以存取,至少讓孩子知道銀行是在做什麼的。
另外不在教室上課還有一例。學校工友彭錦華勤奮努力,他來自江西,隨著政府軍來台,離鄉背井,手臂上還有「反攻大陸 解救同胞」刺青。每天學校最早起床的和最晚休息的人是他,他以校為家,學校在教室最末端的一間蒸飯室給他做工作室和床鋪,坐臥休息都在那裡,負責學校師生的蒸飯工作,也負責栽花種菜,施肥澆水當然不可少,黃老師利用學校空地上的水泥涵管當做堆肥的製作場所,黃老師搜集全校的廚餘養雞養鴨,也把所割操場雜草、田裡稻草、廁所便尿等都放到涵管內,等著將來好做有機肥料,這樣的工作既幫了彭先生大忙也讓學生對有機肥料有更深刻的認識。
還有,廣興國小校門口有一段灌溉溝渠,寬約兩公尺有餘,每到夏秋之間開學時刻,農忙剛結束,溝渠裡的爛泥巴裡有好多泥鰍,泥鰍身上滑溜溜的,用怎樣的方法可以抓住泥鰍?黃老師把阻擋水位的木板拉開,褲管捲起,以他伶俐的雙手在泥巴裡摸索,那些泥鰍就只能在泥巴上順手擒來。師生一群就在小溝渠中忙成一團,身上都潑滿了泥巴。黃春明說上課地點不限於教室,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是教室,哪裡上課最能夠讓學生深刻了解,那裡就是最好的教室。這樣的教學觀念在民國四十年代絕對是前衛的,學校行政單位對此也滿頭疼的,幸虧校長包容力強,同理心也夠,讓黃老師按照他的教學理念去做,所以廣興國小三年的服務經驗是一個美好的回憶。

2家庭訪問
廣興國小是個12個班級的小學校,學生來源除了附近的廣安、廣興之外,還有遠自大進、柯林的孩子,他們每天家裡煙囪一冒煙,就要走路上學,沒有鞋子可穿的年代,夏天石子路燙熱,冬山又是冷吱吱的,那條通往學校的道路又遠又長,極其辛苦。黃老師有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說〈魚〉,寫的就是從廣興到得安村鼻仔頭到大進村這一段的小故事──小埤那一段的。阿公和阿蒼祖孫藉著一條鰹仔魚貫串,非常感人。黃老師進行家庭訪問,他以慢跑前往,同時商借學生家中暫住,進行有實際意義的家訪。那年代的鄉下家庭還沒普遍使用電力,得安、大進村較偏遠山下的學生必須點著小蠟燭,藉著煢煢燭光讀書寫字。有一回,一對兄弟的頭髮都燒焦了,黃老師好奇地問著原因,兩兄弟你推我推半天,不好說出原因來。經過黃老師深入的家訪,才知道原來兩兄弟晚上寫字時,因蠟燭光太陰暗了,兩兄弟頭碰頭靠近蠟燭光,想要寫好作業,沒想到靠蠟燭太近,把兩兄弟頭髮燒焦而捲了起來。
每逢春天梅雨季及夏秋天颱風季,只要連連下著大雨,黃老師沒經過學校行政同仁同意,便大聲吆喝,主動邀集所有住在柯林及大進的學生,分成兩組,住柯林村的要往北邊方向,必須渡過羅東溪;大進村要往西,也要渡過羅東溪。這條溪流平時沒雨時是乾涸的,一碰到雨季及山洪爆發大水期,瞬間就會成為滾滾溪流。小孩子不懂得渡河的危險,黃老師要她們手拉著手,連成一線,垂直渡河,他臨場告訴學生們如何分辨看似平靜的哪邊是深水處?哪邊流水湍急處反而是淺水區?他們在黃老師的保護下,手牽著手越過溪流。水流很急,黃老師當時正對社會主義思想感興趣,也在閱讀的一本《共產主義宣言》(馬克思、恩格斯合著),書中有一句話說:「窮人唯一的財富就是手銬和腳鐐。」看到這句話,想起《悲慘世界》和《孤雛淚》的故事情節,眼淚就不由自主地流下來。到現在還是一樣的感覺,因為那本書在渡河中丟落了,還沒看完啊!談到此事,黃老師還露出可惜的表情呢。
鄉下人家一年兩熟的稻作,每逢割稻期,上下忙成一片,這時黃老師更發揮互助精神,他把班上及臨班班上學生的割稻日子做了簡單的表列,然後按照割稻順序先後讓孩子請假在家幫忙,鄰居孩子以幫鄰居割稻為由可以不去學校。輪到下一個割稻人家時,這種「相換工」的互助論就在鄉間流行起來。黃老師把所學的理論用在實際生活教學上,如此體貼,難怪學校所有年級不管是否給他教到,一碰面就以「黃哥哥」稱呼。
3在乎孩童健康
國民小學每周一有值週導師講述中心德目及公民訓練時間,講的不外乎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之類的教條,輪到校長及主任訓話時,學生們紛紛昏倒在地,抬進保健室請黃寶胎小姐照顧,簡直哀鴻遍野,慘不忍睹。黃老師值週時,他不忍心看見學生們站在大太陽底下聽訓受此磨難,便直接下口令,擴音機響起音樂,讓孩子進入教室休息。在那年代,敢於如此者,唯黃春明一人。
奉民主教育為先的黃老師告訴學生,也在學校公佈欄上寫著:政府官員都是人民的公僕,縣長也是。當時在學生眼中,縣長高高在上,怎麼是個公僕?黃老師為了取信於學生,他寫了一封信給當時的縣長陳進東,告訴他有這麼一回事,也希望縣長可以回信告訴學生老師所言不虛。果真過沒多久,由縣政府縣長室寄來一封信,內容是陳進東縣長親自寫的:我是全宜蘭縣民的公僕,要為老百姓服務的,黃春明老師講的是對的,我是大家選出來為大家服務的公僕,不是大官。
廣興國小的地理位置剛巧在大元山和羅東之間,民國四十六年正是太平山和大元山的檜木大量砍伐往外運送的時代。許多廣興國小老師每天就搭乘林場卡車上班,到校時間也都慢了一些。於是老師就要求學生們在他還沒進入教室之前,全班一起朗讀國語課文,於是一群有如和尚、尼姑般的唸讀聲有氣無力地傳過來。班級老師又要班長把不齊聲唸讀或不專心、調皮搗蛋學生列名於黑板上,等老師來了,由老師進行處罰。那個年代,學生哪有那樣乖乖聽話的?尤其是老師不在場時,因此每天都有一些學生被執法甚嚴的班長登記,他們拿著雞毛當令箭,班上學生被罰站的不在少數。到了午餐時刻,邱姓女老師在辦公室吃便當,她相信班長的執法,將調皮搗蛋不讀書的孩子一個一個叫到辦公室去罰站,一面訓斥,一面要求「犯錯學生」不准亂動,但這些鄉下學生衛生習慣和知識原本不足,女的長頭蝨,男的長頭癬,頭蝨和頭癬都會讓頭部發癢,一癢起來,學生就抓頭,老師看到學生動了,不由分說地拿起木條就往學生頭上打去,這一打剛好打在學生生瘡的位置,學生痛得哇哇大叫,老師不但不去看個究竟,反而變本加厲處罰。
黃春明說,那年代的教師有著讓人無法自由發揮的桎梏,我不喜歡老師被受限太多,所以選擇離開。黃老師卸下教師職務,到台北發展,看到許多社會不公不義的事,激發了他「拚命寫」的力量,新的黃春明展現大家眼前了。
在同一個辦公室的黃老師看不下去了,起身看看可憐的孩子們。這一看,看出了黃老師心中不忍之痛,他護著學生,與邱姓老師理論。黃老師站在學生立場,明白告訴邱老師說監獄關在罐頭裡的犯人都有吃凊飯的權利,妳憑什麼要學生餓著肚子聽訓?「你打痛了我的瘡口」,就因為這事,黃老師與這位女老師起了口角衝突,他把師範學校教育愛的精神和這位女老師辯論,聲色俱厲,把女老師說得哭紅了眼。
黃老師將其中被處罰得最嚴重的學生帶到校園鳳凰樹下,透過面談,知道這位學生的母親早已過世,父親住在大進鄉下,每天一大早就踩踏三輪車去討生活,也娶了繼母,繼母天天打這孩子,讓他不知何處為家,如何是好?到了學校,又要遭受老師無情的處罰,他走投無路,哭訴無門,既逃家又逃學,那樣小的孩子,缺少家庭溫暖,若學校沒有給他關懷和愛心,他一定思想偏斜,想要在夾縫中生存,將來就是社會的敗類。類此情況,比比皆是。

4 火爆浪子
在廣興國小時期,黃春明依舊改不了他的火爆浪子脾氣,見到不公不義不合情理的事,他內心的叛逆性格就展現出來,敢於衝撞體制,敢於和同事理論,甚至打架。有一次,林姓老師對孩子體罰過重,他口出三字經,以鉛筆夾著橡皮筋扭轉孩子的手指,甚至把孩子的頭往水裡浸泡,讓孩子難過得唉唉叫。黃老師見狀,馬上與林姓老師理論、吵架,該師仗著他是傘兵退伍下來的,人高馬大,黃老師還沒當兵,可他是橄欖球隊隊員,於是當場要求林姓老師「決鬥」,以拳頭來處理解決,為學生免於恐怖體罰的可能。兩位男老師在校園裡鬧起來,吵架的聲浪大家都聽見了,正值放學時刻,兩人蓄勢待發,爭持不下,最後還是請來林茂桂校長和邱阿塗主任做為權衡審判,硬把打架事情給消弭下去。

5 同氣相求
當然,廣興國小的老師和黃春明同一國的也有一些。吳柳彬是當時大詩人,住在羅東仁愛里歪仔歪的竹圍中,人好,脾氣佳,寫得一手好詩,頗受到大家敬重。黃老師也曾經動過寫詩的念頭,但總覺得要寫出好詩是不容易的,他們兩人常相往來,成為文學上的好友。黃炎老師是廣興本地人,花蓮師範學校畢業的,人長得瘦小,脾氣也是一等好的,對春明老師那種「翻轉教學」方式給予鼓勵,黃炎老師在教導國語課本中有一課〈愛國的孩子〉,他就帶著孩子到校園內高大鳳凰樹當作背景,課文內的對話都加以改編,讓學生琅琅上口,野外教學與情境融合的教學方式,此起彼落。另外有個江銘松老師,頭髮稀稀疏疏的,皮膚曬得黝黑,寫起板書來,一筆一劃,端正又有力。
至於邱阿塗主任,他剛從山地大同鄉四季國小調到廣興來擔任教導主任,年輕有為,對黃春明的教學行徑默默支持,甚至有些黃春明衝撞制式教育的種種也加以包容。有一次,黃春明看到班上學生成績單有個張銘通,那時的成績單是六年一貫的單本,過去四年來班級老師給他的評語都是負面的,說他調皮搗蛋、學習不力、天資遲鈍等等,其中有個老師所給的評語是:該生無藥可救。孰可忍孰不可忍?黃老師怒從中來,在教育愛的耐心教學中,哪有無藥可救的?不經意中的一天,班上譁然大笑,班級情緒High到極點,黃老師走過去一看,正巧看見張銘通一個人在講台上演歌仔戲,無論唱工、身段、表情都很有架勢,可謂唱作俱佳。在黃老師眼中,張銘通是個不可多得的戲劇人才,他的活潑和靈巧機敏,正好是戲劇舞台上的最好角色呢!
還有一位體育健將李進一,泰雅族人,住在寒溪,他就近到廣興國小大進分校任教,撐竿跳是他拿手運動項目,與黃老師在體育運動上相當友好,成為好朋友。李老師不幸在一次訓練中,竿子彈力不夠,讓李老師在越竿時,竿子折斷,摔成重傷而不治。還記得那時的美術課,黃老師讓我們想像李老師撐竿跳的英姿,做為對他的懷念。

6 照顧弱勢學童
鄉下學校,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十個中有八九個是貧窮家庭的,有些還是有身障的。黃老師班上有兩位跛腳學生,住得老遠的得安村,每天上學就一搖一擺地賣力前來。其中有位叫廖永土的,他走起路來,必須靠著身體搖晃的前後擺動,才能往前走路,姿勢奇特,班上同學都以綽號「搖船仔」譏笑他。在教室裡,大聲笑著說「阿土啊,你搖船過來啊!」果真這位廖永土就真的一跛一跛地「搖」過來。黃老師不忍廖同學遭此訕笑,於是在保護學生人格尊嚴的前提下規定,有哪一位同學再以「搖船仔」叫喚他,就要他學著廖永土的走路姿勢在校園裡走繞。就那麼碰巧有一次一位同學叫了一聲「搖船仔」,被黃老師聽到了,於是按照規定這位學生要以搖船姿勢走路,那位學生尿急了要上廁所,不敢去,黃老師逼著他以搖船姿勢上廁所,逼得他哭了,這時才知道把同學的身障當作取笑的對象是非常不應該的。經過這一次的教訓,學生學乖了,不敢再叫「搖船仔」。結果呢?那位廖永土表情卻是落寞寡歡的,暑假過後,學生回到學校,暫時忘了黃老師的規定,還是一路叫著「搖船仔」,廖永土突然又喜上心頭了。老師也覺得同學間已經叫習慣了,連廖永土也聽得習慣了,而且他也高興同學如此叫喚他,並沒有惡意譏笑的意思。這個故事,黃老師寫成短篇,成為國文教科書的範文──〈愕然的瞬間〉。
學校舉行校外旅遊,地點是頭城九股山。住在得安的廖永土也報名參加。從廣興國小到頭城九股山,當時的路程是:從得安家裡到學校,然後從學校到羅東火車站搭乘火車,經過半小時,再從頭城火車站走路到九股山。對一般人來說,多走一些路當然不算什麼,但對廖永土來說,那就是大工程一件了。他要在路上「搖船」好長一段路,又是山路。廖永土的家住在山腳下,黃老師原以為得安村那裡是山,九股山也是山,為了廖永土的健康和行動,勸他不要跟去,但廖永土堅持要和同學一起歡樂。到了頭城九股山下,同學飛奔上山,只有廖永土一路上坡「搖船」,黃老師緊跟在後,看著他辛苦走路的樣子,最後終於廖同學讓老師揹著走上山去。一個身障而天真活潑的孩子在老師背上,是怎樣的親切溫馨畫面啊!事隔六十年了,談到這些永銘心中的事,有如昨日。

7 赤子之心
在廣興國小服務短短三年,黃春明的專長在於美術、音樂等科目上,他喜歡的是藝文創作。民國四十年代末,有人家興建紅磚屋,那是很稀奇的事。對黃老師來講,哪個空間可以讓孩子上課時感到自在,產生興趣,那就是最好的教室。班上有同學家中興建房子,帶來磚塊。黃老師就著紅磚進行磚雕的課,處理的順序步驟是:先把紅磚浸泡水中,讓紅磚吃飽了水,然後以刻刀在磚塊上雕刻,再來塗上顏色,拓印在白紙上。這過程說來簡單,但在教學中,黃老師一步一步告訴孩子為何要這樣?為何要那樣?總是把知識融會在生活之中,也就是有著一顆赤子之心。
有一回,黃老師眼睛不舒服,前往羅東陳五福眼科醫師求診,他看到診所間放置著聖經金句,知道五福醫師是個慈祥的醫者,於是他代學生罹患熱目「眼紅」(一種類似砂眼的眼疾,滿眼通紅,有傳染性)者求診,診療及藥物全免費。陳醫師是人道關懷者史懷哲的信徒,在耶穌基督的博愛感懷中,自然滿口答應。當年許多受此恩惠者,回想此事,還有說不完的故事。
三年廣興國小服務,校長林茂桂包容著他,給他信心;主任邱阿塗容忍他的作為,為他背書,還有許多志同道合的老師同仁,都在默默中讓黃老師可以依照他的「翻轉思考」而教學,他們都是黃老師永遠感懷的貴人。
在學校中,「黃哥哥」是大家對黃春明的稱呼,不管哪個年級,大家感到這位年輕老師散發出來的活力與趣味。放學時,其他老師離開學校,學生行禮,順口說著「老師再見」,接著會押韻地加上一句「乎你半路押車輪」,而黃老師則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好老師。
在廣興國小服務三年後,老師當兵去了。之後,黃老師離開教育界,到中廣公司宜蘭台擔任新職務去了。為什麼?黃春明說,那年代的教師有著讓人無法自由發揮的桎梏,我不喜歡老師被受限太多,所以選擇離開。理由很簡單,這離開就是龍歸大海了。五十五年,黃老師卸下教師職務,到台北發展,看到許多社會不公不義的事,激發了他「拚命寫」的力量,新的黃春明展現大家眼前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