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做父親…少些在乎,少些痛苦 彭懷真/中華民國幸福家庭協會理事長(台中市) 聯合報 2015-08-07

我對孩子表明:「你想溝通時,我會抽出時間。你不想,我就多做自己的事。」我願意拿出時間做子女要我幫忙的事,但他們要先開口。青春期了,開口說話不難吧!

莎士比亞名著《哈姆雷特》感動無數觀眾,這位王子總是在掙扎之中,愛他的奧菲利亞也在掙扎,因為她的父親與王子是敵對陣營的。人生,總是在掙扎,難以抉擇。
今日面對最多掙扎的,不是王子,也不是奧菲利亞,而是無數青春期的父親。對兒女,要嚴格還是放鬆?要紀律還是信賴?要命令還是溝通?要孩子走在穩當的路上還是放手?期待孩子聽話還是聽孩子的話?我們個個都是矛盾的哈姆雷特。
我沒有答案,只有摸索的經驗。我大致的做法提供參考:
人人叫我們要多與孩子溝通,我對孩子表明:「你想溝通時,我會抽出時間。你不想,我就多做自己的事。」我願意拿出時間做子女要我幫忙的事,但他們要先開口。青春期了,開口說話不難吧!
開始溝通了,我對孩子表明:「你的答案不一定是答案,我也沒有一定的答案,我們一起找答案。」提供資料、書籍、檔案是常用的方式,他們願意看,我也樂意多看,讓前人提供的線索幫忙我們找到答案。
講著講著,他搬出朋友怎麼怎麼說,甚至認為我們這一輩如何如何,我的立場是:「你有朋友,我也有朋友,我們支持對方不要在朋友面前丟臉。」其中有個老爸的終身朋友—老媽,立場通常鮮明。我會勸孩子現實些,多聽聽,少反駁,避免嗆聲。
他做一些讓我擔憂的事,說一些態度強硬的話。我對自己說:「青少年就是猛,馬力強煞車弱,我要避免跟他對撞。」他們平日做些猛的行為,自己吃了虧會調整,不必太擔心。
他們做出要遠離家庭的決定,甚至說「我要離你愈遠愈好」等傷人的話。我誠懇回應:「你要離開我,很好!但只要你需要我時,我會盡力靠近你、支援你。」如此,他們還可能靠近自己,不至於永不回頭。
在台灣,青春期的個個都累。做他們的父親,也很累,甚至更累。所以我明說:「你很累,我也很累,我們一起不要使對方更累。」更別拖累雙方,愛,是一種選擇,不必強迫,不必為難,不必太在乎,不該憂心忡忡,更別急著改變對方。愛,多等等對方、多給彼此空間、多給自己一些自由。
哈姆雷特的人生悲劇,或許是「太在乎」,太在乎要報仇。奧菲利亞的悲劇,也是「太在乎」,太在乎哈姆雷特。

做父親,少些在乎,輕鬆點,應該可以少些悲劇,至少自己可以少些壓力與痛苦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