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周行一/別人不投資給我們的機會 周行一(國立政治大學校長)聯合報2015-06-17

一位卅幾歲的年輕醫師,三年前下定決心唸MBA,最近如願以償,拿到了MIT(麻省理工學院)的入學許可。他告訴我,這一次會花光過去多年做醫師的積蓄,其實我相信,他即使錢不夠,也一定會借錢投資在自己的教育上...

最近大家很關心國內投資不振的議題,不論企業、政府或外人來台投資的金額都令人擔憂。一般人會覺得這種狀況不好,未來的經濟前景堪憂,最好是政府及企業能增加投資,將來的景氣才會比較好,這個想法當然是合理的;而且政府也已有所回應,指出明年的財政支出會增加,但是大家卻忽略了反向思維的重要:當別人不投資的時候,反而是自己最好的投資機會。
埃森哲公司(Accenture)二○一三年六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德國公司在全球景氣衰退中表現特別傑出的,是那些不停因應環境劇烈變化,迅速調整自己體質,不放棄任何能夠創新機會的公司,例如福斯汽車公司不僅未緊縮,反而全面增加八個全球品牌的產品廣度。且這類公司持續將獲利再投資於研發中,因這種正向循環,他們的資產在經濟大環境差的時候反而大幅增加。事實上,您如果長期關注台灣最具競爭力的公司台積電,會發現它與那些優異的德國公司都做類似的事情。
領導人當然是非常關鍵的,必須在企業中培養能迅速轉型的文化、組織結構與人力資源,但更重要的是有勇氣在大環境差時能獨具慧眼,獨排眾議,持續投資在產品研發、人力資源及管理效率。所以當別人不投資而減損競爭力時,這樣的公司反而能一枝獨秀,趁競爭者弱化時,自己愈來愈勇,最後擺脫同業的糾纏。
個人與企業是一樣的,優秀的企業領導人能在惡劣環境中看到機會,毫無所懼地投資在組織內部,補足及強化公司的長處;我們一般人應該學習這種領導人,在別人告訴我們環境不好時,努力思考自己的機會,勇敢的投資在自己身上,增強自己的能力與優勢,把那些擔心甚至怨懟環境不好而躊躇不前的「別人」拋在腦後。
首先,我們要停止希望環境會為我們迅速變好,捲起袖子加強自己的競爭力是立即要做的心理建設,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機會,馬上培養願意快速調整自己的思維,同時養成劍及履及的習慣,不要害怕在高度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勇敢地投資在自己的競爭力上。
其實這世界到處是機會,譬如台灣民眾的英語能力仍舊有大幅改善的空間,如果我們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強,配合自己其他的專業與能力,我們就有許多別人沒有的機會,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我們的視野會比別人寬廣;台灣有許多人不願意投資在自己的教育上,他們給我們絕佳的超前機會,因此我們應該想盡辦法爭取學習或教育機會。
我認識一位卅幾歲的年輕醫師,三年前下定決心唸MBA,最近如願以償,拿到了MIT(麻省理工學院)的入學許可。他告訴我,這一次會花光過去多年做醫師的積蓄,其實我相信,他即使錢不夠,也一定會借錢投資在自己的教育上;有許多同胞以價格或成本判斷機會或做決策,希望東西愈便宜愈好,減少自己的花費;相反地,如果我們能夠以價值而非價格作為思考及行為的準據,就能夠看到別人錯失的機會,而且會願意為了價值而承擔高成本。

我們永遠不要忘記,環境絕對不可能令人滿意,但差勁的環境中反而有絕佳的機會,當別人不投資自己的時候,正是我們最好的投資機會!(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