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方祖涵/樂旗隊的女孩 聯合報 2015-04-06

就算花一萬個小時練習籃球,打得好到進入職籃,根據NBA球員工會的資料,六成以上球員在退休五年後就會破產;花一萬個小時念書,拿幾個博士學位也不能保證成功。到頭來,只有在過程裡培養的態度才是真的。

女兒上高中以後,參加學校的樂旗隊(Color Guard)社團,原本以為那像台灣的高中儀隊,直到第一次參觀女兒的練習,才發現完全是兩碼事。雖然都源自軍隊護旗的建制,儀隊保留較多軍事元素,樂旗隊則加入大量音樂以及舞蹈;前者的表演通常帶有明快的節奏感,像掌旗官兵扮演部隊裡鼓舞士氣的角色,後者的表演可以激昂,也可以抒情,比較像是現代舞。
大部分美國學校的社團活動,都有正式聯盟的比賽。大家比較熟悉籃球、足球、棒球這些運動,可是其實從辯論到體操,拼字到舞蹈,各項活動都有認真的賽季。賣座電影「歌喉讚」裡人聲合唱的競技,就是社團活動的寫實畫面。
樂旗隊也不例外,女兒的學校屬於「大西洋室內運動聯盟」,每場校際間的比賽都有評審在現場,除了提供評分與講評,每季的重大比賽還有現場即時轉播。評審們依據參賽隊伍的舞台布置、音樂選擇、個人表現、動作難度,還有整體的團隊合作,做類似電視轉播體操比賽般的實況講評,讓觀眾跟參賽的學生們能夠從評審角度,欣賞比賽的內容。各校舉辦的比賽,不管是體育館的音響設施,觀眾席的座椅,都有相當的水準;現場還有紀念品販售,提供食物飲料的攤位,當然也沒有缺席。
有設想周到的硬體跟軟體,相對起來,比賽內容有時反而落漆。各校的水準迥異,有些有華麗的背景,加上複雜的動作,精彩表現彷彿可以直接搬上正式的舞台;也有寒酸的團體,五六個孩子稀落地出場,演出內容幾乎讓人不忍卒睹。上周末的大賽,來自一所高中的社團不但人數稀少,還有位女孩紮著繃帶上場,她剩下單手不能舞旗,只能隨音樂走台步,假裝手上還帶著旗子,做些簡單的動作。
我想,這正是東西方教育的差異:像樂旗隊這樣的活動,其實真的沒有什麼了不起,只是看誰先練習一萬個小時而已。有些隊伍高年級學生多,經驗比較充分,表現自然精采,也有些學校才剛成軍,相對就遜色不少。負責提供教育環境的學校跟家長,在學生成長的過程裡,能夠提供的只是讓孩子們盡情表演的環境,而之後所有的發展,都需要他們自己去創造。受傷的女孩上場比賽,讓人數已經處於劣勢的隊伍表現一團亂,當然沒有晉級決賽,卻換來滿場的掌聲…這樣的畫面,在競爭激烈的亞洲環境裡,應該比較難看到。
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孩子在運動場上的表現再傑出,也不會證明父母有好的細胞;然而,他們在比賽中的態度,卻展現家長教育的成果」。任何比賽,參加永遠比勝負重要,樂旗隊如此,競爭更激烈的運動也是如此。變成球隊明星球員不能轉化成人生的經驗值,然而學會跟隊友相處/懂得面對比賽輸贏/認真遵守團隊紀律,卻能夠帶給孩子一輩子的能量。

說真的,就算花一萬個小時練習籃球,打得好到進入職籃,根據NBA球員工會的資料,六成以上球員在退休五年後就會破產;花一萬個小時念書,拿幾個博士學位也不能保證成功。到頭來,只有在過程裡培養的態度才是真的。身為家長,更需要隨時警惕自己,不管是考試還是比賽,重要的是讓孩子從參與學到人生,而不是為我們拿到高分。(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