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

王健壯/美國媒體啟示錄 聯合報 2015-03-01

馬侃卻立刻制止,他說歐巴馬和他在許多議題上意見不同,「但他是一個正派的公民,我欣賞他以及他的成就,我也尊敬他」,「我們要努力以赴打選戰,我也會如此,但我必須尊重別人」。那年選戰,馬侃輸了選舉,卻贏得輿論對他的尊敬。

○○八年馬侃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時,在一場群眾大會中,有人叫囂痛罵他的對手歐巴馬是「恐怖分子」、「一個阿拉伯人」,現場頓時響起鼓譟歡聲。
但馬侃卻立刻制止,他說歐巴馬和他在許多議題上意見不同,「但他是一個正派的公民,我欣賞他以及他的成就,我也尊敬他」,「我們要努力以赴打選戰,我也會如此,但我必須尊重別人」。那年選戰,馬侃輸了選舉,卻贏得輿論對他的尊敬。
七年後,台灣農曆除夕那天,紐約市前任市長朱里安尼,在一場宴請威斯康辛州州長沃克(Scott Walker)的餐會中,當著許多支持共和黨的企業老闆面前,痛批歐巴馬不愛美國,他說「我不相信這個總統愛美國,他不愛你,也不愛我」,「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愛這個國家,但他卻不是被這樣教育長大的人」。
朱里安尼這段談話隔天經媒體披露後,記者詢問沃克有何感想?但他祇四兩撥千金回應說「那是市長個人意見,但我可以告訴你,我愛美國,就像許多人一樣」,卻避不回答歐巴馬是否愛國;問他是否同意朱里安尼看法,他又顧左右而言他「紐約人講話就是那麼衝」。
但因沃克目前是共和黨內民調最高的下任總統可能參選人,他那種和稀泥式的回應,立刻受到輿論一致圍剿。媒體不但重述馬侃當年那段歷史作為對比,也批評沃克如此鄉愿懦弱,根本不適合選總統;《華盛頓郵報》更以社論痛批沃克的回應是「沒骨氣的沉默」。歐巴馬這幾年一向被保守派惡意抹黑為「出身肯亞的非美國人」與「未出櫃的穆斯林」。最近IS恐怖組織大肆殺戮,引起全球公憤,但歐巴馬卻拒絕替IS貼上「激進伊斯蘭」的標籤,他的理由是這個名詞會讓IS取得宗教正當性,但他們不配。他也舉十字軍東征為例,說明歷史上也曾有國家以基督之名進行恐怖殺伐。
但保守派卻批評歐巴馬這些說法,說他是激進伊斯蘭恐怖分子的辯護者,說他對美國批評多於支持,說他不像雷根等其他總統那樣愛自己的國家。甚至即使眾人皆知歐巴馬是基督徒,但當沃克被問到歐巴馬是否信基督教時,他也模稜兩可回答「我不知道他的宗教信仰是什麼」,言下之意就是懷疑他既不愛美國,也不愛基督。
類似沃克這樣的極端言論,自歐巴馬上台後幾乎無日無之,像他那樣的極端人士也所在多有。但因為總統大選即將開跑,而沃克又是共和黨最有可能角逐總統的人選之一,因此美國媒體才將沃克那種早已見怪不怪的言論「放大」處理,代表媒體對可能參選總統的政客言行,已開始進行監督檢驗,也代表媒體對這幾年各式各樣不符文明標準的政治修辭,已有所反省與檢討。
《華郵》在批評沃克那篇社論中有這樣幾句話:「我們雖然經常批評歐巴馬的外交政策,但對出於種族主義、仇外情緒與共鳴箱式的有線電視談話評論,質疑他是否愛國,我們卻認為惡意至極」,「我們即將進入漫長而劇烈的選季,期待選民能觀察兩黨有哪些候選人,能夠在言行上符合『馬侃標準』」,《華郵》列舉的「馬侃標準」祇有兩項:基本禮貌(common decency)與基本常識(common sense)。
政治修辭是政治文化的外顯,美國這幾年因不符「馬侃標準」的政治修辭氾濫橫行,而讓政治文化敗壞墮落,但美國媒體對此現象已有所警覺,台灣呢?遙遙無期吧。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