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高材生情殺/不懂愛情? 他是不懂失敗 聯合報╱林滄崧/新北市政府少輔會委員(桃縣龜山)2014.09.24

「成功需要努力,但努力卻不一定成功」。因此,在正規教育內涵上,應該注入失敗教育色彩,使孩子們要懂得認輸也要服輸。
近日,台大畢業生當街殺死女友案,掀起社會輿論對青年愛情觀的評論,筆者有不同的觀點,當今情殺原因,乃深蘊著容不得失敗的性格回應。
「張男強拍裸照遭拒,打了林女一巴掌」、「我得不到,別人也別想要得到」、「威脅不復合就自殺」等,從這些張男對林女互動言行當中,便可看出張男在性格特質上,具有容不得失敗的特徵。這個特徵支持他在學業領域成功,但也同時讓他在愛情領域上失敗時,卻不知所措,很遺憾的他選擇人類最原始的方式應對,就是攻擊殘殺。並於犯案後產生「如失心瘋不斷自殘」,更於被捕後向警方說:「不敢了!我下次不敢了!」等歇斯底里之言行。依據這些言行證據,張男不懂得談情說愛只是表徵,容不得失敗才是真正的導因。
當代社會無論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社會教育,普遍延續傳統的教育內涵,教導下一代如何往成功之路邁進,僅有極少數教育者會帶領下一代嘗試走進失敗之路,去品嘗失敗的滋味,以及如何因應失敗的情緒。
若說台灣社會早期環境,只要努力,成功機會就有八成,那麼以當代台灣社會來說,即使努力,恐怕面臨失敗的機會會有八成之多,所以現在各行業領域都流行一句話:「成功需要努力,但努力卻不一定成功」。因此,在正規教育內涵上,應該注入失敗教育色彩,使孩子們要懂得認輸也要服輸。
失敗雖然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價值,但失敗教育卻應該是當代社會具有價值的教育項目,原因無他,就因目前台灣社會各項資源分配與職業發展前景,都幾乎面臨飽和;在人際互動範圍廣泛,優勝劣敗的選擇更加明顯下,孩子們面臨失敗的機率,勢必也相對增加。在此條件下,教育實在不能只教導下一代如何成功,更要教導如何面對失敗,以及面臨失敗時,應有的情緒調理以及優雅身段,使年輕一代不致用自己的情緒去回應壓力、用傷害別人去回復自己失敗的苦痛。
每當發生青年殘忍的犯罪行為時,總聽到旁人一句「教育失敗」的嘆息,殊不知我們缺乏「失敗教育」的設計,使我們的教育有缺憾,使我們看到殘忍虐殺那一幕時,只有嘆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