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廖玉蕙/為你朗讀 聯合報2014.05.02

作家的聲音原本就是國家的重要資產,有百餘位作者擔任說書人,原汁原味呈現原創者幽微蜿蜒的細膩思考與節奏......
一位八十餘歲畫家朋友閒談中透露,因為眼力日損,他請了位工讀生為他定時朗讀書報,以防自己跟時代脫節。這讓我不由得想起吾家一歲多的孫女,因為年紀小,我也不時為她朗讀小朋友的故事書。小童子不識字,大人為他說書;將來人老了,眼花了,希望小孫女也能為阿公、阿嬤朗讀,人生的流轉能這般轉進互換,也算是另種溫馨。
前些年,我曾撰文談到朗讀對寫作的助益,鼓吹學校應致力推廣「讓聲音幫助寫作者找到最準確字句」(福樓拜語)活動。這些年,我身體力行,偶爾在演講中穿插作品的朗讀,從主辦單位提供的聽眾回饋單中發現,這部分往往留給學生深刻的印象。
一四年世界書香日,我和幾位作家應國家圖書館之邀,在他們的演講廳朗讀。滿場觀眾屏息靜聽,那場面真是令人蕩氣迴腸。隨後,我很快接獲任教中學昔日學生來電,興奮地表達當場坐聽朗讀的感動。她決定在其後的教學中加入朗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味並間接提升他們的寫作流暢度。這不但讓我相當振奮,也聯想起一套很值得跟讀者推薦的有聲書。
○○八年,文建會為了喚起民眾對家鄉的情感記憶並推廣台灣本土文學作品的閱讀,曾委託專家學者負責選編詩歌、散文、小說等名家作品三卷,並加解析,完成厚厚的四本《閱讀文學地景》套書,期待民眾能透過文學作品中所敘寫的情感與故事,回顧先人在台灣土地生活的變遷軌跡與人文風情。這套書,內容相當豐富,截至目前為止,可能是台灣最完整的一部地誌書寫選集。
去年,文化部接續將該書內容製作成《閱讀文學地景精選有聲書》,新詩跟散文部分商請原作者親自朗誦,小說部分則委託有經驗的廣播員擔綱。這套書讓文學的閱讀變得容易。在數位風行的現代,不管是散步或行車,無論是居家或旅行,不需好眼力,作品就可以透過聲音傳遞;更重要的是,作家的聲音原本就是國家的重要資產,有百餘位作者擔任說書人,原汁原味呈現原創者幽微蜿蜒的細膩思考與節奏,閱聽人可以藉著聲情探索文本的起伏,較諸直接閱讀文字,堪稱風情別具。我個人就常在車行之間或夜半之時,隨手播放,靜靜聆聽,既爭取時間、豐富見聞,聽到感動處,還常具療癒之效,真是一舉數得。
當我們去平溪,可以先找出劉克襄〈重返火燒寮〉,聽聽他對台灣慢活聚落保存與再現的盼望;如果選擇彰化,可以聽聽吳晟誦讀〈店仔頭〉,想一想農村逐漸式微的百般無奈喟嘆;如果你選擇去台東,那麼,吳明益的〈十塊鳳蝶〉絕不該錯過,讓他跟你訴說蘭嶼的珠光蝴蝶曾經是如何被十塊錢鎖住了咽喉;如果你決定去台南,一定要傾聽林宗源用熟練的閩南語朗讀那首滄桑又纏綿的〈赤崁樓的哀怨〉,感受詩人對土地深刻的愛;如果去屏東,宋澤萊將透過〈若是到恆春〉的台語押韻詩再現恆春的朝夕與晴雨的不同風華;如果去高雄,不先聽聽曾貴海用客家話跟你形容〈雨中的美濃〉景致,則此行必將失色幾分。
當我們到台灣各地旅行前,先讓書裡的作家為你朗讀屬於當地的故事,必為行程納進更深沉的思考,讓島內的旅行不只滿足吃喝玩樂,也期待因此能讓民眾培養出更深沉的人文關懷。
(作者為作家,海洋大學講座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