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洪蘭/天的顏色,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聯合報2013.09.10

他說他最喜歡黑色和紅色,因為「玄色是天的顏色,看不見並不代表不存在」。

葉錦添先生是第一個拿到奧斯卡藝術指導獎的華人,我對他色彩的運用非常敬佩。顏色是我們區辨物體最顯著的東西,我們對顏色的察覺比動作快上七十毫秒。在人群中找人時,若說「那個穿紅色衣服的人」,常一下就能看到。所有的兒童,不論種族和文化,學分類時都先從顏色開始,然後是形狀,最後才是功能,表示顏色是演化來的一個能力。
其實顏色是不存在的,它是我們大腦對光波的解釋,牛頓曾說「光線沒有顏色,光只是一種能量,讓我們產生看到某種顏色的感覺」。的確,顏色是大腦對某些物理屬性的解讀,我們視網膜中有對不同波長敏感的感受體細胞(photoreceptors),如520nm的波長看到的就是綠色。顏色存在於大腦視質皮質的V4區中,這裡損壞就看不見顏色了。實驗上看到女生的V4比男生大,女生視網膜中,處理顏色的錐細胞(cones)也比男生多,所以女生一般來說,對顏色比男生敏感。
不同的文化對顏色的名稱雖然不同,但是人類辨認色彩的能力是一樣的,只是每個人對顏色的感覺及運用不同而已。我平常沒有什麼時間看戲,但是我看了兩次漢唐樂府的「武丁與婦好」,深覺它完全不輸國外的戲劇,對國人有這種水準的創作非常驕傲,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是葉錦添的作品。葉錦添在「武丁與婦好」中,用白色來設計婦好的衣服,因為白色在古代是最尊貴的顏色,他便用白色來顯現婦好的地位。
因為人的大腦對顏色的知覺是一致的,所以我很想知道,他為什麼會發展出與眾不同的顏色感。葉先生非常謙虛,他的廣東國語與清華前校長劉炯朗院士剛來台灣時差不多,但只要言之有物,別人就會注意聽,一注意,不但聽得懂,反而記得更牢。
他說他最喜歡黑色和紅色,因為「玄色是天的顏色,看不見並不代表不存在」。這句話讓我震驚了,我們在教育上一直在找看得見的東西,忘記了看不見並不代表不存在。當年在學校中,不被老師看好的同學,出社會後,許多過去看不見的能力都冒了出來,成就了很大的事業。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重要的是有什麼能力,而非缺少什麼能力」。我們總是忽略手邊擁有的,一心去追求沒有的,在追求的同時,犧牲了現在。
我們因為眼睛長在頭的前面,所以人苦於不自知,只看得見別人的有,便羨慕嫉妒別人,卻看不見自己有的,不會感恩,所以真的是人使自己不快樂。葉錦添認為黑色是包容,因為在黑的底色中,東西一樣存在,只是有智慧的人才看得見。
包容正是我們台灣現在最缺的一個智慧。蘇軾有一首詩非常好,「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歸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說「智慧是知道該忽略什麼的藝術」(Wisdom is the art of knowing what to overlook)。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人,若能反思自己擁有的,會快樂很多。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