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楊渡另一種凝視-讓底層的生命,站起來說話 2013-09-04 中國時報

她竟化身為打掃的清潔婦人,臥底到紅燈區的妓院裡,去打探來自世界各地的非法賣婬女子。作為清潔婦,她甚至差點被妓院的人逼良為娼,經歷各種驚險。

     作調查採訪記者很多年,一向自認是調查採訪老手,但我看見白曉紅對英國非法勞工的臥底採訪內容,發表在英國《衛報》時,心中還是驚呼:「老天!這女生,勇氣太驚人了!這正義感,太撼動了!」
     為了採訪英國莫克姆海灣採貝中國人死亡案,她去那裡加入採貝行列,和他們一起,在寒冷的海風中,趁著漲潮退潮之間的空檔,在海浪邊,冒生命危險採集,一起生活,聆聽他們的生命故事,有如在採訪中國一個世代的夢想與憂傷。
     她站在荒涼小鎮的邊緣,和來自中國的非法工人一起等候,去電子工廠打工,他們吃最難吃的食物,為了剝削省錢,他們甚至分日夜共同分享一張床;她在同樣的勞動中,聆聽這些來自底層中國的真實身世。
     為了讓她的作品發表於海峽兩岸的媒體,我請她寄照片來。卻見她穿著勞動者的白制服,站在生產線上,眼神平凡,動作卑微,完全是一個隱形的臥底採訪者。這真的太不容易了。因為,臥底最不容易的,是隱藏起自己某一種身世特質,某一種知識人的慣性,一種談吐間無意間流露出來的氣質。她本領高強,竟如此能隱藏,化身其間,深入受訪內心世界。
     我一邊佩服她的勇氣,但從她的照片中,不免有些擔心她。一如我經驗可及的,喜歡冒險採訪的記者的背後,一定要有一個心臟很強的家人。不然,天天擔驚受怕,也是難事。
     後來,她更過份了。她竟化身為打掃的清潔婦人,臥底到紅燈區的妓院裡,去打探來自世界各地的非法賣婬女子。作為清潔婦,她甚至差點被妓院的人逼良為娼,經歷各種驚險。這些歷險故事,後來陸續發表於英國《衛報》,而現在她第一本中文書《隱形生產線》,終於要出版了。
     英國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長期以來,它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得到各國知識菁英與領袖的認同,幾乎成為一種經濟與社會改革的典範。國營事業民營化、縮減政府支出、扶持大企業、打擊工會勞工、鎮壓社會運動等,在柴契爾夫人的執政下,轟轟烈烈展開。到了布萊爾,再配合所謂「創意產業」的宣傳,一時間,英國幾成歐洲轉型英雄。
     然而,在白曉紅的筆下,我們才知道英國輝煌的電子產業的背後,是一群「不見臉」(faceless)的非法勞工。這些廉價的非法勞工,沒有社會福利,沒有醫療保險,沒有安全保障,沒有人權最根本的保護,完全以赤裸裸的血肉身軀,用自己的命,在尋找生存的所需。是這些人的血肉與犧牲,支撐起所謂「新自由主義」的輝煌大旗。但這並非特例。美國所依靠的廉價勞工,不也是來自墨西哥、中南美洲的非法勞工嗎?那些加州的園丁、木工、水電工難道不是沒有保險、沒有身分、不見臉的勞動者?若非他們,誰來支撐起美國廉價的勞動市場?
     白曉紅用她的第一手故事,用這一個血肉生命,揭開了這個世界的真相。而對台灣來說,白曉紅的書有一些特別的意義。
     第一,台灣一直沒有缺乏社會議題的臥底採訪,最多就是對色情業的獵奇。這些年,長期的調查採訪又因為媒體的經營環境不好,而缺乏支撐,像過去為《人間》雜誌為採訪生態環境而長期投入人力於濁水溪上下游工作的事,早已不再。然而白曉紅卻用她的採訪故事說明了一件事:唯有深入的故事,才能讓報導震動人心,才能超越新聞的時效,走向更深刻的、更本質性的、具有世界觀的報導。新聞媒體要超越網路短平快的傳播,這才是一條可行之路。其次,白曉紅的所有報導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特質:讓底層生命站出來說話。那話語是如此真實而毫無隱藏,那些逝去的、勞動著的生命,幾乎像有溫度一般的站在我們面前,勇敢而無奈,見證一個時代的變遷。
     最重要的是,白曉紅的報導是有世界觀的。那是站在弱小者、困苦者、受難者這一邊的世界觀。從莫克姆海灣到倫敦的地下妓院,她世界觀未曾動搖過。這恐怕才是台灣媒體和這個社會最需要的地方。(作者為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