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東京風向球-被埋沒的日本女性人力 黃菁菁 中國時報 2013-06-01


     以前的日本女性只要一結婚,就要辭職走進家庭當專業主婦,許多民間企業一直都有這樣的慣例,這又被稱為「壽退社(Kotobuki Taisha)」,指的是因喜事離職。現在隨著男女雇用機會均等法的實施及女性意識的抬頭,女性婚後離不離職已經可以自主決定,然而一般日本女性的想法又是如何呢?

     日本人才仲介網站「Moppy Job」於今年一月廿一、廿二兩天,針對日本全國廿至卅九歲的單身粉領族進行一項「單身女性職業意識調查」,從超過八百份的有效問卷中統計指出,婚後希望離職的日本單身女性只占全體的廿四.一%。現代日本女性不但行動自主,經濟也自主,婚後不希望被綁在家裡的女性愈來愈多。
     此外,有關女性上不上班與另一半收入的關係之調查,有五五.六%的單身女性表示,即使是婚後滿意丈夫的年收入,仍將繼續工作;第二是「若滿意丈夫的年收,則會辭去工作」,占廿一.一%;其次是「即使不滿意丈夫的年收,也要辭掉工作」,占三.一%。
     至於「另一半的年收要多少才達到滿意的程度?」之提問,過半數的女性都回答「五百萬日圓以上(約新台幣一百四十八萬四千四百元」。這項調查分析指出,隨著年齡增長,對另一半的年收要求也愈高,可能因為這樣,一直沒結婚,而在工作上追求成就感的女性也增加不少。
     婚後想繼續工作的女性,希望哪一種工作方式呢?最多的回答是,「兼職、打工」,占五二%,其次才是「正式職員」,占卅六.九%。日本女性婚後雖然想繼續工作,但不少人希望以家庭為重,故選擇工作時間自由、有彈性的兼職、打工,或是沒有福利的派遣社員。通常離家近的按時計費工作選擇性並不多,時薪也低,大多是超市、洗衣店或餐廳等。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救經濟,將活用被埋沒的女性人力定為「成長戰略」的一大方向。但事實上,日本社會整個大環境,對職業婦女的包容心並不大,經歷過的人都知道,在日本當職業婦女真是件累人的事。
     首先是幼稚園、托兒所等育兒設施不夠,上學、放學的時間無法配合上班族的上下班時間,讓許多媽媽即使想專心工作都無能為力。此外,以核心家庭為主的都會,沒有祖父母幫忙帶小孩的後援,也不像台灣一樣到處有安親班,因此,該如何安排小孩下課後的時間,也是件很頭痛的事。
     我認識的許多日本媽媽,她們擁有高學歷,婚前也都在大企業工作,還有外語能力,有人甚至跟隨老公外派到美國、中國、台灣等地,而她們都選擇為家庭犧牲,甘心在家當家庭主婦。
     安倍提出,要增加保育設施,讓職業婦女安心上班,要提供職業婦女產後三年的育兒休假。立意雖好,但到底符不符合職業婦女的需求,還有待觀察。有些婦女認為,產後三年的育兒假,雖可專心在家帶小孩,但不僅家庭生計負擔會加重,還要擔心回公司後還有沒有空缺,以及,長期休假會不會讓自己與工作脫節。
     再者,有些職業婦女的壓力是來自無形的,例如,另一半不分擔家務,認為家事由女性負責是理所當然的。工作環境女性升遷困難,如果遇到像小孩在保育園發燒之類的事,希望早退去接小孩,還會被上司和同事冷言冷語。
     子女的學校希望家長能多參與學校活動,還要分配交通導護、製作緊急聯絡表(通訊錄)、配合校慶的手工藝展覽等工作,且家長會出席的大多是媽媽,開會時間通常是上班時間,若無法配合很容易被排擠,這對許多職業婦女而言,也是一大精神負擔。整個日本社會若沒有培養出體貼女性的意識,想要善用女性的人力恐怕也只會淪為空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