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觀念平台-教育的夢想巴士上路 葉家興 中國時報 2013-05-29

雖然轉行之後,月薪從四萬多港幣少掉三分之二,但駕駛自己的夢想巴士,他每天上班都很開心,從來都沒有過這麼想要上班的感覺!在影像訪問中,那種興高彩烈、熱血沸騰、手舞足蹈、血脈賁張的快樂神情,是很真實有感染力的。

有人說,夢想的意義是為尋找真實的自己。但在循規蹈矩的日子裡,我們已有多久不敢奢想兒時的豪情壯志了?
上周香港傳媒一則斗大的頭條故事:「九A狀元追夢,放棄高薪厚職」,吸引了眾人目光,引發諸多討論。
這位香港中學會考的狀元,憑藉優秀成績考入本校計量金融學的理學學士課程,畢業後順利進入大型機構任職分析員,幾年後升任經理。卻在幾周前,在加薪升職、事業順遂之際,毅然辭掉工作,轉行投入兒時的夢想職業:巴士司機。
香港金融圈是個「人比人,氣死人」的地方,你很容易聽到某某人的收入多高,旋即又被另一個收入更高的人比下去。人往高處爬是天性,但收入賽局下的勝出者,也很少在臉上出現滿足的笑容。
這位香港中大畢業的新科巴士司機卻不同。在電子媒體採訪裡,我們看到久違的浪漫、質樸、天真、興奮的笑容。他描述兒時的巴士夢,坐巴士帶給他的快樂;又提到對香港任何地方的巴士路線都瞭若指掌,有新開的巴士路線,他便會長途跋涉去試坐。
他坦言並不喜歡金融業,當年選系是因為「收生嚴,出路好,搵錢多」。但就業之後與自己的夢想越走越遠,甚至忙碌時曾經一星期沒見過家人。這時候,母親的一句戲言:「阿仔好耐冇見,咁辛苦唔好做啦,做巴士司機好過啦!」成了他的辭職追夢的動力。
雖然轉行之後,月薪從四萬多港幣少掉三分之二,但駕駛自己的夢想巴士,他每天上班都很開心,從來都沒有過這麼想要上班的感覺!在影像訪問中,那種興高彩烈、熱血沸騰、手舞足蹈、血脈賁張的快樂神情,是很真實有感染力的。非常明顯,夢想成真增加了自我肯定的力量,而這種自我肯定,是人生價值實現的「殺手級應用程式」。
當然,這種勵志故事成了頭條新聞,反映香港社會「追夢者的稀缺」。其實台灣社會恐怕也如此。宅神朱學恆經常穿著「夢想」的黑色T恤,走訪各地高中、大學演講,經常用的開場問題就是「在你的人生中,有沒有讓你浴血奮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也要守護的夢想?」
我們的心靈,需要追夢者的慰藉,因為我們之中,太少勇於以行動證明自己有夢的人。我們對社會充滿抱怨,卻又不敢走出生活的舒適圈;我們報考社會排序的大學志願,走著社會認可的職業道路;我們考公職,害怕錯誤,不敢摸索適合自己的生涯規畫;甚至,我們連了解自己是否有夢的能力都不見了。
追夢者的稀缺,其實無法靠一則頭條新聞的勵志故事翻轉,也無法靠一個巡迴校園的演說家來改變。關鍵還在於教育革命,將奴化心靈的機械式教育內容徹底翻新。多元入學、十二年國教,誠然並非盡善盡美,誠然有許多技術性的細節需要微調。但相較於過去聯考定終身、單向一元的悶鍋教育,已經有了改變的種子。
夢想的根源在於自我了解,追夢的過程讓人發掘自我的潛力;而個人潛力的充分發揮,又是社會創新與國家競爭力的基本元素。教育改革應該幫助下一代埋下夢想的種子,而非培養唯唯諾諾的體制螺絲釘。也許最好的教改評鑑指標,就是問問年輕學子是否比過去更有夢想?看看下一代的追夢者是否讓我們更加驚艷?(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