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吳靜吉:「蛇」麼都有可能 親子天下 2013/03/20

台灣的教育偏愛「羅盤是誰在哪一年發明的?」「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統是誰?」等這一類考記憶的題目。為了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我們應多提出「假如……我就會……」等問題。就從任何的可能,到可以預測的大概可能,到最後自己偏愛的選擇。

幼稚園老師問專心畫畫的女孩:「你在畫什麼?」女孩:「上帝。」老師:「可是沒有人見過上帝長什麼樣子!」女孩:「不用擔心,等一下大家就會知道。」

羅賓森爵士(Ken Robinson)在TED上以「學校扼殺了創意嗎?」為題的演講中,舉這個例子來說明兒童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天賦才能和自信。

正因沒人見過上帝,大家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創造心中上帝的形象。這個故事因這一集的演講,是一千多場演講中點閱率最高的,而傳遍許多家庭和教室。

獲得一九二五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蕭伯納說:「想像是創造的開始。」人類的所有創造的確都是從想像開始。他進而自述:「你看見已經存在的東西,然後說:為什麼會是這樣?而我則是想像從未出現的東西,然後問:為什麼不能這樣呢?」

別人可能看著已存在的上帝或其他神像,而這位女孩則是想像未曾見過的上帝面貌,創造自己構思的作品,她在問:「為什麼不可以是這樣子呢?」

上帝長什麼樣子沒有人看過,但富翁如何生活,我們總可以找到許多接觸或報導的例子。一位小學老師出了一道「如果我是億萬富翁,我會如何應用這些錢,做有意義的事情」的作文題目,大家都振筆疾書,只有一個同學面帶笑容、做冥思狀,老師提醒:「小新,你還不動筆寫啊!」小新:「如果我是億萬富翁,我聰明會寫的助理,就會幫我寫啦!」

小新的故事至少包含三個跟想像力有關的元素。第一個是「所有可能」的概念,英文叫「possible」,只要機率大於零都可以算;第二個是「大概」(probable)的概念,通常是指機率比較高的可能性,甚至是可以預測的;第三個是他「偏愛」(preferable)聘請聰明會寫的助理的抉擇。

台灣的教育偏愛「羅盤是誰在哪一年發明的?」「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統是誰?」等這一類考記憶的題目。為了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我們應多提出「假如……我就會……」等問題。就從任何的可能,到可以預測的大概可能,到最後自己偏愛的選擇。

獲得專利的作品都是透過想像而創造的創新。一八九九年,美國政府專利局局長杜爾(Charles Duell)表示,每一個可以被發明的東西都已經被發明了。

推動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專家學者經常引用這件事來提醒大家:想像的可能性很大、創意的需求很多,我們不能抱持「每一個可以被發明的東西都已經被發明了」的固執心態。想想看,光二一一年一年,美國專利局通過的專利就有二十四萬七千七百二十八件。其中美國的共有十二萬一千兩百六十一件,高居第一;台灣則排名第四,也有九千九百零七件。

多提出假設性的問題,讓兒童和青少年揮灑想像力,做為今年「蛇」麼都有可能的新開始。(本文作者為政大名譽教授、創造力講座主持人 吳靜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