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倫敦傳真-雪地自殺的聯想 江靜玲中國時報 2013-02-03

一位待人謙和有禮、博學多聞、事業有成的友人,不久前,在一個英國大雪飄揚的傍晚在老家的林場中舉槍自盡。消息傳來,令人震撼不已,「他為什麼要自殺?」成為熟識他的朋友和同事間,嘆息不解的疑問。


而這個星期,搭乘倫敦地鐵時,則連續兩天遇到臥軌尋短事件,相關區段的地鐵和火車因而嚴重誤點。車站內的播音器中不斷傳出,「有人在火車下面(臥軌自殺),車程嚴重誤點」的訊息。行色匆匆的倫敦人,聽到這樣的廣播,似乎多已司空見慣般,面無表情;有人則撇嘴皺眉,口中發出無奈的聲音。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時,夾在交通誤點的人群中,我總是忍不住想像那個自殺的人,他/她到底是誰,年齡、身份,以及為什麼要選擇以這個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自殺在英國的傳統中,仍然是一個不足以向外人道的「羞恥」,是一個在家族中,不能說的「禁忌」。但是,根據這個星期英國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二一一年英國自殺人數比二年增加了四百三十七人。在二一一年內,有六四五名英國人以尋短方式,終結自己的生命。平均每十萬人就有十一.八個人在二一一年自殺,前一年的比率則是十一.一個人。

過去五年來,英國自殺率持續揚升,其中男性的自殺率總體高於女性。男性自殺率最高的年齡在三十歲到四十四歲間,每十萬男子中大約有廿三人自殺;女性最容易走上輕生的年齡則在四十五歲到五十九歲間。在英國,二一一年有一千四百九十三名女性自殺,但同時期,男性自殺的人數卻高達四千五百五十二人。

面對自殺率不斷攀升,英國政府去年撥了一百五十萬英鎊(約七千萬台幣)進行自殺研究,並制定了一套全新的防止自殺策略方針,期望可以降低自殺率。但這些措施顯然未能降低英國的尋短比率。尤其是藉鐵路尋短的比例,過去十年,激增了百分之七十四,自殺事件導致倫敦地鐵誤點的時間累計起來,可達廿九天。

不僅如此,英國大學生自殺人數也在上升中,單從二○○七年到二一一年,英國大學男生自殺比率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六,女學生自殺比率則幾乎翻倍。英國家庭醫學院因而大聲疾呼,「急切提供學生精神健康的需要與協助」。減少學生自殺風險,成為英國大學必需嚴肅以待的新議題。

實際上,從二○○八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英國的平均自殺率升高了百分之十五,其中富裕的倫敦西區,自殺率更上升了兩倍。許多專家把自殺率升高的茅頭指向經濟不景氣,認為經濟衰退期間,因為擔心收入、工作、房貸、子女教育費等,焦慮感和壓力如排山倒海而來,情緒脆弱,很容易便想不開。

但是,自殺如果真的可以只用國家統計局數據或經濟景氣指標來解析,一切可能就簡單多了。德國文學家歌德的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一七七四年出版後,在歐洲點燃一股悲傷主義,整個歐洲的年輕男人,開始穿上與故事主人翁少年維特一般的黃長褲和藍夾克,許多人更跟隨維特的腳步走上自殺途徑,迫使歐洲許多國家最後不得不把《少年維特的煩惱》列為禁書。從這個事件窺知,文學和文化風潮也能引發自殺。

法國文學家和哲學家卡謬曾指出,「自殺是一個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或許卡謬是對的,因為關於生命,最終的問題是,為什麼值得和如何活下去?從未面臨這個抉擇的人,應該是幸運的;對於某些必需在生命的某個階段中,詢問自己這個問題、並感到陷入掙扎的人,我們也應該有更大的悲憫與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