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親子天下》王浩威:進好學校未必是成功保證 中時樂活 2012-11-30

不分中外的父母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假設:孩子進入好的學校,就是未來成功的保證。然而,兩個問題來了:為什麼進入這些學校就是成功的保證?還有,結果真的如此?



每年過完新曆年,許多父母就開始緊張了:要找哪些管道,有哪些動得了的人脈,可以將小孩送進好學校。過去是小學和國中,父母們必須早早設籍到好學區,甚至買屋(小套房即可),找有力人士關說等。現在十二年國教就要實施,父母在籌劃時,連高中都要考量進來。

同樣情形也出現在美國。許多上流社會或重視教育的父母,趨之若鶩的將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不惜任何代價,造成私校學費上漲。二一一年六月,許多報章雜誌都刊載一則消息,紐約布朗區Riverdale 這所私立中學將每年學費提高至四萬零五十美元。這是美國私中學費首次破四萬,消息轟動一時。相對來說,五年前,這學校「才」收三萬美元而已。同一時期,《紐約時報》也報導,在紐約市,精英級的家教費用是每小時八百美元。

這樣的指標性新聞指出美國私立中小學供不應求的現象,甚至最貴的大學都比不上。同一年普林斯頓大學年學費是三萬七千美元,哈佛是三萬五千美元。

這一切現象反映了什麼?不分中外的父母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假設:孩子進入好的學校,就是未來成功的保證。然而,兩個問題來了:為什麼進入這些學校就是成功的保證?還有,結果真的如此?

父母們認為,進入這些昂貴的精英學校之所以代表未來的成功,是指他們的小孩將可以獲得好成績進而擁有好的學歷;其次,是指他們的未來將擁有好的人脈關係,有助於未來發展。最近新北市某一私立雙語學校,大力宣傳他們今年終於出現的第一屆畢業生,有多少比例是申請到美國長春藤大學和其他百名大學,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然而,許多調查卻不斷打破了這樣的迷思。

在七年代,曾有一個調查追蹤所有哈佛醫學系畢業生的成就。研究發現歷屆成績傑出的學生,也就是每屆前五名,幾乎都是一般城市醫院的主任或開業醫師。後來成為美國醫學界重要人物的,跟他在醫學院表現最有關係的因素,反而不是成績,而是在校時社會參與或社團活躍的程度。

同樣的,今年美國出版的一本書《孩子是如何成功的?》作者塔夫(Paul Tough)也提出不同的看法。他拿KIPP這所隨機抽樣入學的公立學校,和前述的 Riverdale 中學做比較。後者這所名校學生的父母多為白人,且兩人皆大學畢業之專業人士,皆富裕家庭;而KIPP則相反。然而,私校畢業生多是平凡的像樣表現,少有傑出人物;但KIPP的學生雖然成就不一,卻出了不少風雲人物。

為什麼會這樣呢?

塔夫指出許多可能性,其中一點也許是父母可以深思的:這些知道永遠有安全網保護他們的私校學生,他們發現拿好成績和與老師相處是容易多了,於是停留在學校而不往前。他們也因此不會去學那些在社會裡可以幫助成功的技能。

想想我們大學裡那些不斷延畢、不斷修碩博士的學生,不也是這樣嗎?太認真的父母,也許該小心自己的努力是傷害了小孩的未來。(本文作者為精神科醫師、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